跳到主要內容區

教學發展方向

本中心之設立與教學設計,聚焦於如何兼顧大學教育與警察教育:希望在警察專業外,學生也能涉獵文史、藝術,並體會其與法理學科之間的相關性與整體性,同時避免專業教育所導致的功能化思維限縮學生個人的視野,還能減少學生在專業之外的貧瘠認知。身為警察幹部所必備的組織及推理邏輯能力之培養,也是本校推廣通識教育的重要一環。學生藉由修習本校通識課程,得已取得警察學術與社會變遷的連結,成為更具前瞻眼光、心靈開放的國之棟梁。

中央警察大學的教育主要是培養現代公民社會中的警察幹部,而少部分畢業同學會從事專業的學術研究者。而作為警察幹部,是國家在第一線的執法者,其與廣大社會民眾有至為緊密的接觸,雖然傳統社會觀念希冀警察對人民有「作之君」、「作之親」、「作之師」的角色定位,但此一觀念在現代公民社會中應作適當的調整,讓警察成為有良好人格與品性而依法行政之「人性工程師」,較為符合現代社會之需要,這就需要通識教育來達成。透過通識教育中的博雅教育,亦即是當代中國新儒家牟宗三、唐君毅所言的「生命的學問」,來涵化學生的品格,使得學生能具備健全的品格,來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行使警察的職權。

而另一方面通識教育中的文學、史學、哲學、美學藝術、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知識,提供一個人類更廣闊知識地圖,那些都是人類知識文明座標系統中的最基礎知識,在當代學科知識專業化及分化的趨勢之下,雖然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都有長足的進步,但卻容易陷入「見樹不見林」的困境,導致各專業知識領域壁壘分明,反而不易使專業知識更有原創性的發展。而通識教育中的基礎知識,則幫助我們去破除人文與科學「二個文化」的對壘,就如同西方文藝復百科全書式的學問,或中國貫通經史子集四部學問的模式,總是通識教育希望達成的最高境界,本校的通識教育課程相當程度上,對爾後想在各專業領域作學術研究的同學,也透過多元的通識課程安排(人文藝術類、科會科學類與自然科學類),提供其更廣闊的知識視野。

對此為追求「全人警察」通識教育的目標之下,本校的通識教育則分別有三個面向:正式課程、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來達成此一通識教育目標。正式課程由通識教育中心的所規劃的正式學分課程來進行;非正式課程由學務處及學生總隊的生活規範、生活規約及各種活動來運作;而潛在課程則是因為本校全體學生住校過團體生活,然「生活即教育」,通識的涵養則透過具體的生活實踐來潛移默化養成。

登入成功